偉大抗戰精神PPT紅色大氣中國精神譜系弘揚抗戰精神克服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專題輔導黨課


偉大抗戰精神專題【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國精神系列黨課】——黨支部/團支部/企事業單位2021年黨史知識專題輔導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2020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前 言/QIAN YAN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
目 錄/MU LU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基本概述01【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國精神系列黨課】——黨支部/團支部/企事業單位2021年黨史知識專題輔導
20世紀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的戰爭從1931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經過了十四年艱難曲折的歷程。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包括局部抗戰和全國抗戰兩個時期。其中1931年至1937年是六年局部抗戰,雖然軍事行動主要發生在東北、華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區,卻是與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相互推動、共同發展的,它既是抗日戰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又對發動全民族抗戰產生重要作用;而1937年至1945年是八年全國抗戰,這是中華民族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的一次決死的戰爭,其廣度、深度、范圍和影響都是空前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和準備,后者是前者的繼續和發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基本概述
局部抗戰時期局部抗戰時期(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國局部抗戰開始興起。中國共產黨率先號召全國人民武裝抗日,直接領導和推動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而這一時期,由于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占領中國東北,同時侵犯上海,并炮制偽“滿洲國”。在民族危亡面前,東北和上海等地區的愛國軍民奮勇抗戰,推動了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1933年1月1日,日軍開始進犯山海關,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中國共產黨適時提出聯合全國各種軍隊一致抗日的主張,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部分國民黨軍及義勇軍激于民族義憤,先后進行了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及綏遠抗戰。1935年,日本制造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變為第二個偽“滿洲國”。為挽救民族危亡,促成全國抗戰,中國共產黨正式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政策。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接受了中國共產黨關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初步形成,為全國抗戰的實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基本概述
全國抗戰時期全國抗戰時期戰略防御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戰略反攻階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基本概述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全國抗戰初期,中國國民黨抗戰比較積極,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是抗擊日軍戰略進攻的主戰場,國民黨軍在淞滬、太原、徐州、武漢等會戰中頑強抗敵,取得了臺兒莊大捷等作戰的勝利。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抗日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了首戰平型關等作戰的勝利;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大膽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開辟了獨特的敵后戰場。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粉碎了日本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圖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基本概述
1938年10月下旬廣州、武漢失守以后,全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鑒于戰線過長、兵力不足,被迫調整侵華政策,對中國國民黨采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將戰略重心轉向敵后戰場,實行以保守占領區為主的“長期戰”的戰略方針。隨著日本戰略重點的轉移和誘降方針的實施,中國國民黨一方面堅持了繼續抗戰,其軍隊進行了幾次較大規模的戰役,并組建中國遠征軍協同盟軍作戰,但其抗戰在總體上逐漸趨向消極;另一方面實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針,國民黨頑固派不斷制造磨擦事件,先后三次掀起反共高潮。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基本概述
中國共產黨堅持持久抗戰,繼續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維護了團結抗戰的局面;敵后軍民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游擊戰爭,并發動了百團大戰,抗擊了日軍主力,承擔起全國抗戰主戰場的重擔。在日軍殘酷的“掃蕩”、“蠶食”和“清鄉”面前,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實行對敵斗爭等“十大政策”和“敵進我進”方針,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戰勝了嚴重困難。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隨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和中國戰區的建立,長期堅持獨立抗戰的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繼續發揮重大作用?!爸袊鴷鰡幔看饛停翰粫?,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基本概述
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轉折和日軍逐漸失去戰略主動權的形勢下進行的。中國對日戰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兩個階段。從1943年7月開始,八路軍揭開了局部反攻的序幕。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1944年春,日軍為挽救其在太平洋戰場的頹勢,發動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由于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繼續奉行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及保存實力的避戰方針,致使正面戰場嚴重失利,造成豫湘桂作戰的大潰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基本概述
為了“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其后亦稱解放區戰場)廣大軍民向日、偽軍連續發起局部反攻作戰,大量消滅敵人,收復了大片國土。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的反攻作戰,收復了滇西、緬北廣大地區。1945年5月德國戰敗投降后,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蘇聯隨后聲明加入),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在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對日作戰的情況下,從8月9日開始,中國解放區戰場對日、偽軍展開大規模全面反攻,取得了輝煌戰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基本概述
抗戰精神的主要內涵02【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國精神系列黨課】——黨支部/團支部/企事業單位2021年黨史知識專題輔導
抗戰精神最主要的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在抗戰時期積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財富之一,是抗戰歷史留給中國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箲鹁竦闹饕獌群?/p>
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激起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并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箲鹁竦闹饕獌群?/p>
抗戰精神是中華兒女在抗日戰爭過程中鍛造出來的置民族生死存亡于首位,高舉愛國主義大旗,以“血濃于水”、“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理念相砥礪,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百折不撓、誓死抗敵為基本特征的空前覺悟、空前團結、空前勇敢、空前自強的新民族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固有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和狂飆迸發??箲鹁袷侵袊嗣裨趪鴥瓤箲甬惓FD苦的的情況下,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全局出發,積極開辟境外戰場以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形勢,給予其他遭受法西斯侵略國家力所能及無私支援所表現出來的舍己為人、扶弱濟危的偉大國際主義精神。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不計侵略者大肆燒殺搶掠、殘酷奸淫屠戮中國婦女兒童惡行,對日本戰俘戰犯立足教育、人性感化、寬大處理,對日本遺孤、遺婦仁慈收養照顧所表現出來的尊重生命、善待舊敵的人道主義精神??箲鹁竦闹饕獌群?/p>
抗戰精神是以實事求是、民族團結、兵民為本、艱苦奮斗、持久必勝的革命精神為主要內容構成的有機整體,核心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其他幾個方面的內容都是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與抗日戰爭時代相聯系的革命精神,以抗日救國為出發點和歸宿。抗戰精神的主要內涵
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1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2不畏強暴、敢于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3百折不撓、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4開拓創新、善于在危難中開辟發展新路的民族創造精神;5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 。6抗戰精神的主要內涵
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03【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國精神系列黨課】——黨支部/團支部/企事業單位2021年黨史知識專題輔導
近代中國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斗爭 中國人民經過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洗禮,特別是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華民族終于覺醒起來。抗日戰爭以其前所未有的氣勢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激發起團結御侮的巨大能量,彰顯出氣貫長虹的愛國主義精神??谷諔馉幍膫ゴ髣倮?,改變了中國自近代以來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掃近百年屢戰屢敗的悲觀陰霾,鼓舞著中國人民走出幽暗的歷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與自信。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形成的大國地位得以初步確立。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之前,中國在世界上只是一個飽受列強欺壓的對象,不要說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連起碼的平等對話的資格都沒有。一個屢戰屢敗的民族,可能贏得同情,但不可能贏得尊重。抗日戰爭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創造了歷史機遇。中國政府充分利用參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這一歷史契機和有利的國際環境,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初步廢除了各國由對華不平等條約所賦予的許多特權,使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開始崩潰??箲饎倮臍v史意義
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是時代的要求和歷史的必然這場戰爭不僅是爭取獨立和解放的民族戰爭,而且是追求民主與進步的深刻社會變革。在抗日戰爭中,作為中國兩大政治力量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抗日,共赴國難,創造了團結御侮的光輝業績。但由于國共兩黨執行著不同的路線,因而表現出不同的發展軌跡。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不敢放手發動群眾,不肯放棄反共政策,特別到全國抗戰后期,不斷強化獨裁統治,逐漸失去了民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動員、組織和武裝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實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踐行大眾的民主訴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得到廣大群眾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擁護和支持。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是時代的要求和歷史的必然??谷諔馉幐淖兞酥袊鐣瘟α康膶Ρ龋瑸榻⑿轮袊蛯崿F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有利條件。
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肩負起歷史重任,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前行的新成就,告慰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告慰近代以來為中華民族獨立、中國人民解放獻出生命的所有英靈,這是我們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最好的紀念!結 語/JIE YU
感謝聆聽 匯報完畢【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國精神系列黨課】——黨支部/團支部/企事業單位2021年黨史知識專題輔導
工圖網提供偉大抗戰精神PPT紅色大氣中國精神譜系弘揚抗戰精神克服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專題輔導黨課供會員免費下載。更多精彩黨課PPT素材,盡在工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