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上的保密印記PPT紅色莊嚴黨在長征前后的保密工作黨員培訓保密專題黨課


宣講人:某某某 時間:20XX.X——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們黨領導紅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黨史上的保密印記黨在長征前后的保密工作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們黨領導紅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如此宏大的軍事行動,面對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紅軍最終勝利轉戰陜北,這其中,保密工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前言
突圍前夕的秘密準備
突圍前夕的秘密準備 黨中央作出戰略轉移的重大決定,并秘密籌劃準備工作。直到紅軍主力撤離10多天后,國民黨軍隊才判斷出其突圍意圖。 嚴格控制知悉范圍。中央在極其保密的狀態下制定了從中央蘇區轉移突圍的行動計劃,“關于為什么退出中央蘇區、當前任務怎樣、到何處去等基本的任務和方向問題,始終秘而不宣”。中央蘇區軍民以為此次紅軍出征和以往一樣,“一個月或者兩個月,打了勝仗,帶著繳獲的武器和俘虜勝利歸來,開一個慶祝大會,大家歡歡喜喜”。蘇區工農劇社還為此進行創作、排練,準備紅軍勝利歸來后的慰問演出。
突圍前夕的秘密準備 1934年8月,中央制定《中央關于秘密工作基本規則》,對紅軍撤離中央蘇區的行動和長征途中的保密工作作出縝密部署和制度性規定。長征出發前,中革軍委重新規定了各軍團、各師的代號。朱德、周恩來、項英在《關于第一野戰縱隊組成及集中計劃的命令》中提出:“應加強警戒,封鎖消息,各部隊機關一律用代字,極力隱蔽原來番號名稱。關于行動方向須絕對保守秘密。每日出發前,須檢查駐地,不得遺留關于軍事秘密的文字。”
突圍前夕的秘密準備 中央、中革軍委秘密確定中央及紅軍干部的走、留名單,對留守紅軍部隊進行部署安排。長征后一段時間內,中央各機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各部門在名稱設置、工作內容和對外宣傳口徑上保持不變,且對戰略轉移進行保密。如,瞿秋白和韓進負責的《紅色中華》報社在紅軍主力轉移后仍堅持出刊4個半月,宣傳擴紅、保衛蘇區等內容,對長征只字未提。
長征途中的保密保障
長征途中的保密保障
長征途中的保密保障軍委一局將文電按“機密、普通、常用、待查”分類管理、保護重點,對于實在帶不走的文電,一部分集中燒毀、一部分交給項英等人留守分局管理。軍委二局分梯隊行軍,晝夜偵聽敵臺情報。毛澤東評價:“沒有二局,紅軍長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們就像打著燈籠走夜路。”運輸隊負責挑運黨政軍的貴重物資和重要文電資料,雖在長征途中減員嚴重,仍將重達五十多斤的文電資料安全無損地運到陜北。保密制度嚴格。1934年10月,中革軍委發布《關于轉移中的文電處理和保管辦法》,以加強文電保密管理。12月,朱德、周恩來專門就文電保密工作,對各兵團首長及參謀長發出一封指示信,明確8項密令,包括“文件應力求簡單,并隨時整理分出機密、普通、常用、待查各類別,裝置分開,以免混亂”“下達文告無論書面電報,禁止照抄原文,必須將原報轉達第三者時,只限用同樣之電本”等。
長征途中的保密保障 紅軍總部在長征開始時下發《政治訓令》,提出“設立政治戰士。政治戰士的任務是檢查督促本班、本排的戰士遵守政治紀律、軍事紀律和保密紀律”“做好部隊收容工作,收容落伍掉隊和失去聯系的人員,杜絕泄密漏洞”等舉措。各部隊成立檢查組,所經之處,凡發現有遺失的文電甚至丟棄的廢字紙,都會回收處理。一次行軍途中,軍委機要科一名干部因嚴重傷病,被留在一群眾家中隱藏治療。周恩來得知這一情況后,嚴肅指出其中的失泄密隱患,立即派專人將這名機要干部找回。
長征后保密工作的恢復
中國共產黨長征后保密工作的恢復到達陜北后,黨中央部署開展保密工作大檢查,總結長征中保密工作的經驗得失,恢復理順保密工作管理制度,為全面抗戰形勢下的保密工作做好思想、組織準備。開展保密工作大檢查。1935年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干部及機關秘密工作檢查大綱》,及時對長征中保密工作進行檢查總結。機關和紅軍各部隊對所有文電進行清查,對最初攜帶的文件、途中產生和銷毀的文電,以及在陜北的存放點進行保密檢查。1937年5月,軍委專門發出《征集紅軍歷史文獻史料的通知》,要求各機關、部隊清理上交文件資料。數千名紅軍干部戰士,自覺將行軍途中因情況緊急交由個人保存或者自動收撿的文件交至軍委。
長征后保密工作的恢復
宣講人:某某某 時間:20XX.X——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們黨領導紅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感謝聆聽 匯報完畢
工圖網提供黨史上的保密印記PPT紅色莊嚴黨在長征前后的保密工作黨員培訓保密專題黨課供會員免費下載。更多精彩黨課PPT素材,盡在工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