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縱隊英雄事跡PPT紅色黨政風走進東江縱隊緬懷革命先烈抗日戰爭革命歷史黨課學習課件


走進東江縱隊,緬懷革命先烈宣講人:某某某 時間:20XX.XXspecial party class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july 1st party construction day of the party branch and league branch special party class
前言/preface抗日戰爭時期,廣東活躍著一支驍勇的抗日游擊隊,是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裝,人們親切稱之為“廣東人民的子弟兵”。這支特殊的部隊孤懸華南敵后抗日,在長達8年的抗戰中,發展壯大到11000多人,立下輝煌戰績,被中共中央軍委譽為“廣東人民解放的旗幟”,其開辟的華南敵后戰場成為“敵后三大戰場”之一。這,就是功勛卓著的東江縱隊。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東江縱隊、瓊崖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并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今天,我們懷著崇敬之情,走進東江縱隊,緬懷革命先烈。
目錄/content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 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學習弘揚東江縱隊的精神
第一部分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special party class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july 1st party construction party branch and league
1929年秋,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生死存亡之際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后,加緊侵略中國。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華兒女高舉抗日旗幟,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9月,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抵御外敵的入侵。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抗日戰爭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
隨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形勢的不斷高漲,中共東江地方組織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逐步得到恢復、重建和發展。日軍南侵后,華南及東江地區遭到日軍瘋狂蹂躪,中共東江地方組織發動人民群眾,建立各種抗日武裝,積極開展敵后游擊戰爭,配合國民革命軍作戰,成為華南抗戰中的重要武裝力量。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東江人民抗日武裝建立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東江人民抗日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東江縱隊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
為保存抗日武裝力量,曾、王兩部根據中共東江軍委的決定,向海陸豐方向突圍轉移,幾遭挫折。后根據中央的“五·八”指示,曾、王兩部返回東、寶、惠抗日前線,改番號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分別挺進大嶺山、陽臺山,開辟東江敵后抗日根據地,堅持獨立自主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國民黨頑固派在全國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國民黨廣東當局集結兵力對曾生、王作堯部隊進行圍攻。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
華僑、港澳同胞具有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抗日戰爭爆發后,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推動下,廣大華僑和港澳同胞采取多種形式,在政治上、經濟上、行動上大力支援祖國抗戰,一些人在抗戰中為國捐軀,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華僑同胞對抗日的支援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
這是一支在特殊的斗爭環境中作出特殊貢獻的抗日游擊隊。港九獨立大隊積極開展城市和海上游擊戰,不斷取得反“掃蕩”和出擊敵人的勝利。香港淪陷后,中共廣東地方組織、中共香港地下組織和東江人民抗日游擊隊,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來的指示,歷盡艱辛,成功地將被困在香港的一大批文化界進步人士和重要的愛國民主人士撤離虎口,安全護送到祖國的大后方。1941年底,日軍進攻香港九龍地區,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派出武工隊挺進港九敵后開展游擊戰。1942年2月,港九武工隊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港九獨立大隊。這一行動被中國文學大師茅盾先生稱贊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
1942年是東江抗日根據地軍民艱苦抗戰的一年。根據地軍民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困難中堅持抗戰,粉碎了敵、偽、頑的“掃蕩”,抗日根據地和游擊隊得到了發展壯大。1943年,為適應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國內抗戰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共中央指示將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12月2日,東江縱隊正式宣布成立,公開宣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東江縱隊的成立,推動了東江及華南敵后游擊戰爭的發展。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游擊戰爭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
1945年,在中國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展開局部反攻,并開辟新的解放區;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亦遏制了日軍的進攻。在歐洲戰場,蘇、美、英盟軍取得徹底戰勝德國法西斯的偉大勝利。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從此勝利結束。1944年后,世界各大反法西斯戰場都取得了重大勝利。東江縱隊積極配合盟軍作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貢獻。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東江縱隊成立大會會場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
國民黨挑起內戰后,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以東江縱隊北撤部隊為基礎,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轉戰華東。而留在廣東的東江縱隊指戰員堅持隱蔽斗爭,戰勝重重困難,逐漸發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1949年3月,兩廣縱隊南下和粵贛湘邊縱隊等部隊并肩作戰,擔負解放廣東戰役一翼的任務,為解放廣東作出了重要貢獻。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共兩黨就和平建國等問題進行多次談判,簽署《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為履行協定,東江縱隊主力于1946年6月奉命北撤山東解放區。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轉戰南北東江縱隊的成立及發展
第二部分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special party class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july 1st party construction party branch and league
據不完全統計:與日偽軍作戰達 1400余次,共斃傷日偽軍 6600余人,俘虜與投誠 3500多人,其中斃俘日軍佐級軍官 8人,內大佐 2人,斃俘偽軍團以上軍官 5人,內少將 1人。繳獲各種槍枝 6500余件,火炮25門,擊沉擊傷敵船 80余艘,俘獲敵船 40余艘,炸毀敵飛機 4架。侵華日軍在華南共有四個半師團,東江縱隊抗擊與牽制的日軍有廣九鐵路沿線的75師團,廣州外圍及粵漢鐵路清韶線的104師團和后期入侵惠、海、陸地區的129師團的部分兵力以及大部分偽軍。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戰績顯著這些戰績,雖規模較小,但充分發揮了游擊戰的優勢,積小勝為大勝,起到了配合正面戰場對敵作戰的作用。此外,還與國民黨頑軍作戰600多次,粉碎了他們借日偽之力、夾擊消滅我軍的圖謀。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東江縱隊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東江縱隊成立之后,部隊和抗日根據地迅速發展擴大,根據地范圍超出東江地區向四面八方擴展,相繼建立了以羅浮山為中心的路西、路東、增龍博、惠東、海陸豐、北江東岸等6個抗日根據地和港九新界、北江西岸、東江上游三個抗日游擊基地。總面積達6萬余平方里,人口450萬人。中共廣東省臨委和東江縱隊領導機關進駐羅浮山后,從此,這里成為華南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的指揮中心。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動員和組織民兵和青年維護社會治安,支持前線;開展減租減息和退租退息,減輕農民負擔;恢復集市,發展生產,改善群眾生活;開展互助,救濟災民活動,改善貧苦農民處境;恢復與辦好全日制學校,辦夜校、識字班,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覺悟;開展擁軍優屬活動,密切軍民關系,發動青年參軍等。抗日施政綱領的頒布與實施,對于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團結各種力量共同抗日,支援部隊作戰起著重要作用。在根據地范圍內,按照“三三制”原則建立了 6個縣級民主政權。根據中國共產黨頒布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基本精神,于1945年3月頒布了《建設東江抗日根據地的施政綱領》,各地區普遍建立和健全抗日自衛隊、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兒童團、生產救濟會等群眾組織;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經過廖承志、劉少文、張文彬、尹林平、連貫、梁廣、曾生、王作堯、楊康華等領導同志的精心策劃,嚴密組織部署,動員了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進行大營救。港九和沿途的地方黨組織和東江抗日游擊隊的武工隊、交通員,冒著生命危險,歷盡艱辛,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將分散在香港各區的文化界精英和民主人士與家屬以及一些進步青年共800多人。從日軍“虎口”中勝利營救出來,安全轉送到大后方去,沒有一人受損,出色地完成了營救護送任務。1941年12月25日,日軍占領香港,滯留在香港的數百名文化界名人和民主人士,面臨隨時遭日軍抓捕殺害的危險。中共中央指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廖承志,不惜任何代價幫助他們脫離險境。負責接送的艱巨任務就落在東江抗日游擊隊身上。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香港陷落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這場秘密大營救,歷時11個月,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行程之遠,涉及面之廣,被營救人員之多,都是前所罕見的,經過區域遍及10個省市,被譽為“偉大壯舉”。受到中共中央的表彰,贏得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贊揚。進一步密切了中國共產黨同知識分子和民主人士的關系,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與發展,對后來新中國的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1941年英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天,中共中央即發出《關于反法西斯的國際統一戰線》的指示,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廣東黨組織和東江抗日游擊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開始與盟軍合作。港英當局預感到只依靠港英本身的兵力,無法抵抗日軍的入侵,曾派出高級軍官到八路軍辦事處聯系,要求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對付日軍進攻,從此建立初步合作關系。香港淪陷以后,1942年3月港九大隊偵察到一批被俘英軍囚禁在啟德機場進行勞役,即派出短槍隊前去營救,先后營救出不少國際友人、盟軍官兵。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二戰英德戰爭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1944年東江縱隊先后營救了美軍第14航空隊8名遇險飛行人員。此舉受到美英盟軍的高度重視,美軍第14航空隊陳納德將軍寫了感謝信,派歐戴義博士和聯絡官林露弼到東江縱隊司令部,要求與我軍合作,經報請中共中央批準,東江縱隊與盟軍合作,建立聯絡站和電臺,收集日軍情報和氣象資料,互通情報。東江縱隊為此專門建立一個聯絡處,由袁庚擔任處長,負責與盟軍聯系,并相應建立起一整套情報網,遍布東江、珠江三角洲和粵北地區,后來又擴展到西江和潮汕地區,工作人員達200多人。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東江縱隊圖文集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東江縱隊與盟軍的合作,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贏得了國際聲譽。延安《解放日報》著文贊揚東江縱隊是“一支對同盟國反對日本法西斯戰爭事業有卓著功勛的隊伍”。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廣東黨組織和東江縱隊十分重視團結爭取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支持抗日。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從1938年到1939年先后組織了總人數達500多人的12個回鄉服務團,回東江地區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后來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參加了東江游擊隊,成為東江縱隊的骨干。許多港澳同胞和華僑動員自己的子女回國回鄉參加抗日,據不完全統計,參加東江縱隊的達1500人。他們還發起愛國募捐活動,支援部隊。1940年以前部隊的被服、軍鞋、醫藥等物資,主要是華僑和港澳同胞捐獻的。東江縱隊堅決執行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部隊從建立初期就設立民運工作隊,專門做群眾工作和統戰工作。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隨著東江縱隊的發展壯大及其英勇抗日事跡的傳播,吸引大批知識分子和進步青年離開學校,加入東江縱隊抗日行列。參加東江縱隊的大多數是工農子弟,但也有不少比較富裕家庭的子弟,放棄優越生活,投奔到艱苦的游擊隊參加抗日。東江縱隊素有港澳和華僑子弟多、知識分子多、婦女多、小戰士多的特點。東江縱隊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在共產黨領導和教育下,團結一致,英勇作戰,在斗爭中成長,成為堅強的革命戰士。刪除紅色色塊,有圖片東江縱隊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如英勇就義的寶安縣華僑老同盟會員卓鳳康,積極為部隊籌集物資,收集情報,支援抗戰。國民黨頑軍來進犯時,將他三間房屋燒毀,他毫不后悔,繼續堅持斗爭,后被頑軍逮捕,受盡酷刑,堅強不屈,英勇就義。東江縱隊也很重視做上層人士的工作,各地政府和部隊都先后召開各界人士的國事座談會,邀請當地的實力派人士、社會賢達、開明紳士共商抗日大計,參政議政,得到熱烈響應。由于所屬各部隊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廣大游擊區內形成了全民抗戰的局面。在北江地區原老同盟會員,國民黨第七戰區挺進第二縱隊司令莫雄,真誠同東江縱隊友好合作,多次營救被國民黨當局逮捕關押的我方人員,并以人員、經費、武器支持我北江支隊和西北支隊。東江縱隊在行軍途中東江縱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主要貢獻
第三部分學習弘揚東江縱隊的精神special party class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july 1st party construction party branch and league
回顧東縱的戰斗歷程,概括其業績,貫穿一條主線,就是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艱苦奮斗,不怕流血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廣大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熱愛祖國、忠于人民。當祖國和民族處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他們許多人舍棄優裕的生活,不貪圖高官厚祿、名利地位,而是慷慨悲歌,共赴國難,一心救國。東江縱隊的精神是什么?學習弘揚東江縱隊的精神
他們拿起簡單的武器與擁有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敵軍作殊死搏斗,他們沖鋒在前,英勇奮戰,前仆后繼,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如黃友率全班戰士,為掩護部隊轉移,與數百敵軍血戰,全部壯烈犧牲。延安《解放日報》作了詳細報道,黨中央追認黃友為“戰斗英雄”。在敵人牢獄和刑場上,先烈們堅貞不屈,不怕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堅持民族氣節和堅守黨的秘密。如港九大隊女中隊長方蘭年邁的母親馮芝在香港當義務交通員,為掩護同志挺身而出,犧牲在日軍的牢籠中。在長達八年的抗戰艱苦歲月中,東縱犧牲指戰員2500多人,涌現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這些事跡無不閃耀著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光芒!學習先輩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學習弘揚東江縱隊的精神
工圖網提供東江縱隊英雄事跡PPT紅色黨政風走進東江縱隊緬懷革命先烈抗日戰爭革命歷史黨課學習課件供會員免費下載。更多精彩黨課PPT素材,盡在工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