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卡通手繪中國傳統文化介紹寒食節PPT模板


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前一兩日[農歷三月初三,2022.4.4】
目錄一、寒食節的起源二、寒食節的風俗三、寒食節的飲食四、寒食節相關詩詞
第一節寒食節的起源
寒食節的起源 相傳此俗源于紀念春秋時晉國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稱介之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饑。 文公復國后,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后來改為清明節。
寒食節的起源 但后人多所考證,寒食節禁火習俗的起源與介子推無關。介子推割股的史實也存在爭議。現今學界認為應是季春時要換新火。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在當時是件大事。寒食節習俗,有掃墓、郊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子推綿山焚身
寒食節的起源寒食節別稱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的起源寒食節別稱寒食節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與清明節日期相近。清初湯若望歷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后;湯氏改革后,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24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
寒食節的起源
寒食節的起源
寒食節的起源和清明節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寒食文化內涵以忠孝為核心,還有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這也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也是維系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寒食節內涵
第二節寒食節的風俗
寒食節的風俗禁煙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
寒食節的風俗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征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寒食節的風俗
寒食節的風俗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
第三節寒食節的飲食
寒食節的飲食寒食之食
寒食節的飲食“撒子”古為寒食節的“寒具”“撒子”古為寒食節的“寒具”,是著名時令美食。寒具是以麥、稻、黍等原料,經面制油炸而成的冷食,后泛指制熟后冷食的干糧。寒具作為周朝祭祀品,證明寒食節的起源,與神靈祭祀有著密切關系。
寒食節的飲食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孝義的介子推,就用面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狀,“蛇”代表介子推的母親,“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纏繞在一起,用來表達孝道之心。“蛇”和“兔”纏繞在一起
第四節寒食節相關詩詞
寒食節相關詩詞
寒食節相關詩詞
寒食節相關詩詞歷史價值 寒食節蘊含的介之推憂國憂民、忠君愛國、清明廉潔的政治抱負和“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是古代社會倫理準則,是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紐帶,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寒食文化以忠孝為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礎,也是維系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當今,更是聚民心,凝國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
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前一兩日[農歷三月初三,2022.4.4】
工圖網提供綠色卡通手繪中國傳統文化介紹寒食節PPT模板供會員免費下載。更多精彩黨課PPT素材,盡在工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