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二十四節氣之處暑PPT插畫風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處暑專題課件模板下載


處暑節氣傳統二十四節氣之處暑節氣介紹匯報人:辦圖網 時間:2023.08.10
目錄
01節氣簡介JIE QI JIAN JIE
是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處”的本義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說文解字》曰:“處,止也。“處暑”表示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暑氣開始消退。“三暑”與“三伏”均代表高溫酷熱天氣,時間軸和溫度軸上的曲線表現基本一致:暑天來,伏天到;伏天消,暑將盡。
02氣象變化JIE QI JIAN JIE
處暑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南退,隨著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暑熱消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不是暑氣下降馬上就涼爽了,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一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小露鋒芒。21
處暑節氣后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強烈,氣溫回升。
處暑節氣后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處暑節氣期間是華南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 西南和華西地區,由于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進入9月,中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在冷高壓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中國北方的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雨季(“七下八上”)結束。
03物候現象JIE QI JIAN JIE
04傳統習俗JIE QI JIAN JIE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 《易經》:“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后,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民間選擇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七月半鴨,八月半芋”,古人認為農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 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 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期,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 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 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 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云南西雙版納有潑水狂歡的習俗。
05文學創作JIE QI JIAN JIE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熱熟谷,粒實鼓。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處暑早的雨,谷倉里的米。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處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來稻入囤。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處暑高粱遍地紅。
《早秋曲江感懷》 (唐) 白居易 離離暑云散 ,裊裊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 ,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 ,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 ,年光急于水。 青蕪與紅蓼 ,歲歲秋相似。 去年此悲秋 ,今秋復來此。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 ,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 ,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 ,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 ,焦槁免無泥。
《長江二首》(宋)蘇泂 其一 處暑無三日 ,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 ,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 ,未必海之深。 其二 長江無六月 ,大地絕纖埃。 暑向風前退 ,秋從雨后來。 問桐知葉落 ,修桂待花開。 疇昔扁舟興 ,分明欲喚回。
06起居養生JIE QI JIAN JIE
南方地區,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遭遇高溫天,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 處暑時節,白天氣溫雖然仍會很高,但早晚溫度低,溫差較大,人們應預防感冒。 中醫把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個季節。長夏位于夏末秋初,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氣候特征是濕熱蒸騰,濕熱天氣多。
處暑后,人體出汗明顯減少,水鹽代謝功能逐漸恢復平衡,進入生理休整階段,機體于是出現疲憊感,產生“秋乏”。 化解“秋乏”, 要保證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飲食清淡,宜多吃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 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于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 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氣仍然炎熱,要避免戶外活動。
處暑節氣傳統二十四節氣之處暑節氣介紹匯報人:辦圖網 時間:2023.08.10
工圖網提供2023二十四節氣之處暑PPT插畫風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處暑專題課件模板下載供會員免費下載。更多精彩黨課PPT素材,盡在工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