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中共黨史黨支部黨員學習PPT


中國共產黨黨史主講:辦圖網2020-8這里輸入您的單位/黨組織名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
古人有“以史鑒今”之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的教科書。黨史中有很多成功的經驗:黨的建設的經驗、領導武裝斗爭的經驗、執政的經驗、搞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等等,以及經受挫折失敗的教訓,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作為年青的一代,認真學習黨史既是一次把握規律、把握未來的理論學習,也是一次堅定信仰、堅定方向的黨性教育。通過學習必將增強我們對黨的感情認同、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對繼承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黨的優良作風,對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前言
黨史的學習意義及發展脈絡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4目錄CONTENTS
1黨史的學習意義及發展脈絡
1.1 中共黨史的內函及其意義中共黨史,是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興起、發展和逐步勝利的歷史。也就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發展和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歷史。(1)黨史內涵1、學習黨史,可以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學習黨史,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的重要任務。3、黨史學習,是繼承黨的成功經驗和優良傳統的需要。(2)學習黨史的現實意義
1.2 黨史的發展脈絡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理論成果是**思想。第二次飛躍: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發展主線: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921年1935年1992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遵義會議標志著**思想基本形成南方談話標志著**理論成形一條主線圍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展開。兩大歷史性飛躍
1.3 黨史簡要概括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在陳獨秀、李大釗領導下創立了中國共產黨。理論發展角度時間角度馬克思主義中的中國化,在**領導下創立了**思想。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在**領導下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23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919.5-1949.10)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1949.10-1978.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必由之路(1978.12至今)123
1.3 黨史簡要概括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不是一句空話。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嘗試過許多救亡圖存之路,從太平天國、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從舊式農民起義到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最后都走不通,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成功了。這就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心聲,順應了歷史的規律。路走對了,結束百年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真正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順理成章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919.5-1949.10)舊中國留下了一個經濟凋敝、百廢待興的爛攤子,國際社會對新中國的前景充滿懷疑。中國共產黨頂住各種壓力,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使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具備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國家。這就告訴我們,盡管有曲折、有困難,盡管社會主義道路是前無古人,充滿著探索和艱辛,中國共產黨有能力帶領中國人民建設好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1949.10-1978.12)中國要發展、生活要小康,就要回答好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2015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67.67萬億元人民幣,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跨越。這就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和回答了這個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必由之路(1978.12至今)
1.4 歷代領導人都十分重視黨史學習1944年,在中國革命迅速發展、抗日戰爭勝利在望的時候,他高度評價郭沫若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在解放區重印這篇文章,目的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新中國建立以后,**同志多次向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發出學習歷史的號召,強調要了解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特別要了解和懂得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歷史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同志也十分重視學習歷史和借鑒歷史經驗。他把了解和懂得歷史看作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明確指出“總結歷史是為了開辟未來”,反復強調“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1.4 歷代領導人都十分重視黨史學習**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發展,作為當代中國的領導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歷史,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和我們黨的歷史,就不可能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也就不能勝任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職責。” 胡錦濤指出:“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更加注重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來教育黨員干部和人民。不僅要學習中國歷史、還要學習世界歷史,不僅要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而且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他強調:“只有銘記歷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
1.4 歷代領導人都十分重視黨史學習**最近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這充分說明認真學習黨史的重要性。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5-1949.10)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1 發展脈絡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時期這30年主要的成就,歸納起來就是建黨、建軍、建國1919年5月-1923年12月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即北伐戰爭時期1924年1月-1927年7月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7月-1937年7月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即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12345
2.2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時期新文化運動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在中國社會中掀起了思想的啟蒙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陳獨秀和他創辦的《新青年雜志》1918年10月,“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庶民的勝利》等文章,歌頌俄國工人階級的勝利。李大釗
2.2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時期1919年9月,周恩來等在天津組織了覺悟社。圖為部分社員1920年的合影。后排右一為周恩來,前排右三為鄧穎超五四運動,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更為廣泛的傳播,并日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2.2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時期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間:1921.7.23-7.31;地點:上海、嘉興南湖;出席代表:13人,上海李達、李漢?。槐本垏鵂c、劉仁靜;長沙**、何叔衡;武漢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王燼美、鄧恩銘;廣州陳公博,日本東京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13)。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可爾斯基也出席了大會。代表全國53位黨員。會議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有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全國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自此我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2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一個轉折點,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開端,她的成立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最后,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 通過建立人民民主專政,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首先,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個新的領導力量和領導核心。中國革命不再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來領導了。其次,有了新的指導思想和新的革命綱領。有了馬克思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再次,有了發動群眾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聯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戰略和策略。12345
2.2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時期在黨的領導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在持續十三個月,罷工斗爭達187次之多,參加罷工人數30萬人以上,在這期間,各地先后建立100多個工會。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2.2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時期時間:1922.7.16-23 地點:上海 出席代表:陳獨秀、李達、張國燾、鄧中夏、蔡和森、張太雷等,代表黨員195人。中心議題——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大會規定了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大會還指出了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歷史意義:黨就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
2.2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時期中心議題:國共合作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關于在中國實行國共合作的決議,正確地分析了孫中山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民主主義立場,以及把國民黨改造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的可能性。黨的“三大”關于實行國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確的。歷史意義:它對于加速中國革命的步伐,促進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具有重大的意義。
2.3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北伐戰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于1924年1月12日在廣州開幕。共產黨人李大釗、**、譚平山等出席了會議。大會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孫中山與國民黨一大代表們步出會場 積極幫助國民黨改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核心的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成為革命高漲的起點。 黃埔軍校成立
2.3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北伐戰爭)時間:1925.1.11-22 地點:上海 中共四大召開,代表黨員994人。大會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在民族革命運動中的地位,明確地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問題。大會總結了一年來國共合作的經驗教訓,制定了開展群眾運動的計劃,并決定在全國積極建立和加強黨的組織,以適應革命發展的需要。大會選出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陳獨秀為總書記。黨的“四大”為革命斗爭的新高漲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2.3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北伐戰爭)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和大革命的失敗1926年3月蔣介石在廣州制造的中山艦事件,1926年5月提出所謂《整理黨務案》,都預示著國共統一戰線開始遭到破壞。 在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后發動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公然背叛革命,這也標志著國共合作因此正式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
2.4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中央的統治,撤銷了陳獨秀總書記的職務,選舉了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并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最主要的任務。**出席了這次會議,并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意義:給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方向。 1927年8月至1928年底。黨主要是發動和領導各地武裝起義,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根據地,革命力量得到了初步的恢復和發展。南昌起義八七會議南昌起義與八七會議
2.4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中國共產黨在莫斯科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和瞿秋白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指出中國的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現階段的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民主專政。并指出黨在當時的總任務是爭取群眾,準備暴動。這次大會的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對后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莫斯科中共六大會址
2.4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基本形成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特別是在紅四軍轉戰贛南、閩西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的重大發展,標志著**思想的初步形成。1929年1月到1931年9月,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有了很大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基本形成。井崗風革命根據地
2.4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從1930年底到1932年冬,**、朱德、陳誠以靈活的作戰方針粉碎了國民黨的四次圍剿 。1933年9月,蔣介石對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軍事圍剿。這時,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在紅軍中占據了統治地位,拒不接受**的正確建議,用陣地戰代替游擊戰和運動戰,用所謂“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使紅軍完全陷于被動地位。經過一年苦戰,終未取得反“圍剿”的勝利。最后于1934年10月倉促命令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地,開始長征。粉碎了國民黨的四次圍剿王明紅軍長征路線圖
2.4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遵義會議和長征勝利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
2.5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后,完全侵占中國東北,并成立偽滿洲國,此后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采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革命戰爭,它的主要打擊對象是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采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團結了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谷彰褡褰y一戰線時國共兩黨的珍貴合影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為黨領導全國人民迎接偉大的抗日戰爭奠定了政治基礎。
2.5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全民族抗戰高潮的興起在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要戰場,國民黨抗戰還是比較積極的。 從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底,國民黨正面戰場組織了忻口、淞滬、徐州和武漢四次大會戰以及許多戰役。(1)抗戰初期的國民黨軍隊,抗擊了2/3以上的侵華日軍。忻口會戰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2)國民黨軍事上實施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戰略方針,打破了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3)客觀上也掩護了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辟抗日根據地,進行游擊戰。
2.5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主要是表現為三個方面。堅持和發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并逐漸上升為抗戰的主戰場。游擊戰爭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有效和重要的形式。如平型關大捷、雁門關大捷、奇襲陽明堡、黃土嶺戰斗、百團大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大生產運動…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成為全國人民的新希望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共產黨已經過16年艱苦卓絕斗爭的考驗,這時已擁有兩個明顯的優勢:一是初步形成以**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獨立分析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二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中錘煉造就出一大批忠誠的、有著豐富革命經驗的骨干。123積極倡導建立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的軍隊和民眾,成為全民抗戰最有效的組織形式,是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決定因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決定因素**闡明人民戰爭是爭取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2.5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時間:1945.4.23—6.11 地點:延安 內容:**《論聯合政府》、朱德《論解放區戰場》、**《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周恩來《論統一戰線》大會總結了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黨的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通過了新黨章,規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思想,作為我們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 意義:黨的“七大”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它實現了全黨在馬 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黨的路線的基礎上的團結,為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做了充分的準備。
它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反對外敵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成熟時期,中國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發展,為民主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的抗戰,促進了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斗爭經驗。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歷史意義
2.6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45-1949)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國民主革命最后取得全國勝利,**思想進一步取得全面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為爭取國內和平民主階段;二是人民解放戰爭防御階段三是從1947年6月到1948年8月,人民解放戰爭轉入了戰略進攻階段;四是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重慶談判
2.6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45-1949)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和土地制度的改革1947年6月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陳謝兵團挺進豫陜鄂邊區,陳、粟華東解放軍進攻豫皖蘇地區。三軍成品字陣勢,馳騁中原。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反攻階段。同時,中國共產黨制定和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它旗幟鮮明地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區近9000萬農民分得了土地。 三大戰役中國土地法大綱
2.6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45-1949)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指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工作的中心。此次會議還強調了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防止資產階級思想侵蝕黨的隊伍,有預見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彈”進攻的重大問題,并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燥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意義:這次會議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以及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做了充分的準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西柏坡—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歷史性轉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3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0-1978.12)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
3.1 發展脈絡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這一時期的近30年里,黨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階段一階段二階段三(1949年10月-1956年12月)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7年1月-1966年4月)“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這一時期是黨帶領全國人民艱辛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是黨從革命轉向建設、從奪取政權轉向執掌政權、從破壞舊社會轉向建設新社會的29年。這29年,是一段正確與失誤相互滲透、成就與曲折交相發生的歷史。
3.2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6)新中國成立后的頭幾年里,黨的主要任務是肅清國民黨殘余軍隊和土匪和反革命勢力,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穩定物價統一財經。1953年黨中央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關于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手稿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
3.3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7-1966)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八大是建國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了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提出了黨和國家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集中力量把國家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大會堅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同時,還著重提出了執政黨的建設問題,要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反對個人崇拜,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鞍舜蟆笔俏尹h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一次大會,正確地分析了形勢,適時地提出把黨的工作重心從革命轉移到建設上來,制定了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以及經濟上的一系列正確方針?!鞍舜蟆钡闹匾墨I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指針,它的基本內容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
3.3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從1956年到1966年,新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中國共產黨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實際的建設社會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的《論十大關系》大躍進運動武漢長江大橋
3.4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黨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其主要特點是:全局性的“左”傾嚴重錯誤始終占支配地位。一方面,是1957年以來,黨內關于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問題上的“左”傾思潮惡性發展的結果。另一方面,主要是**對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分析的錯誤。在這一階段,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慘遭批斗、打擊,一大批知識分子挨整,全國各地都建立起了革委會。全國“斗”、“批”、“改”運動普遍掀。全國陷入混亂。總之,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黨內的最高領導者發動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所利用的,給黨和人民事業帶來深重災難的一場內亂。
縱觀這29年的歷史,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是具有決定意義的,這些成就從根不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第一,錯誤與成就相比,成就是主要的;第二,發生失誤和曲折與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密切相關。第三,黨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失誤的第四,黨是注重從經驗教訓的總結中開辟未來的
4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1978.12至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必由之路
4.1 本時期的發展脈絡撥亂反正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逐步展開的階段階段一階段二(1978年-1991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1992年至今)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1992年**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界線而分為前后兩個大的歷史階段。
4.2 拔亂反正與改革開放逐步展開的階段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偉大的歷史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端正了三條路線:1、端正了黨的思想路線。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2、端正了黨的政治路線,把工作重點從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3、端正了黨的組織路線,開始確立了以**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一個方針:改革開放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上,**強調指出了,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成為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1992年,以**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到了一個歷史的新階段。南方談話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貢獻了新的重要論點,黨的十四大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87年,在黨的十三大上,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闡發了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一個持續的目標1842年建黨建國開革開放黨的十八大建成小康社會1921年1949年1978年2012年2020年實現基本現代化2050年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三步走”戰略第一步解決溫飽第二步實現小康第三步實現基本現代化1980年-1990年1990年-2000年2000年-2050年1987年,在黨的十三大上,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闡發了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一國兩制”是**為了實現中國統一的目標而創造的方針,是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主要方針,也即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所采用的制度。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門相繼在這一方針下回歸祖國?!耙粐鴥芍啤睒嬒牒拖愀?、澳門回歸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強調全黨要高舉**理論偉大旗幟,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大會強調全黨要高舉**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2007年,黨的十七大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滿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大會的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報告蘊含的新意首次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新的闡述。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皟蓚€一百年”奮斗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小康社會:從“建設”到“建成”首次提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對黨的建設主線作了新概括:“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四大考驗: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四大危險: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經受考驗、化解危險,最根本的是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叭汀闭h:學習性、服務性、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舉什么旗幟?報告解答的問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主題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最大問題,也是整個報告的靈魂。把握這個主題,對深刻理解十八大精神至關重要。走什么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以什么精神狀態?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實現什么樣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目標)經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政治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文化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竟卜站然傮w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全民覆蓋生態文明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4.3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中國夢的核心目標第一個一百年 1921-2021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第二個一百年 1949-2049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中國夢的實現路徑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后記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梁的鮮活教材。黨史記錄著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一個又一個奇跡,這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無不凝結于黨的歷史。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學好黨的歷史,了解過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創造明天。
版權聲明感謝您下載辦圖網平臺上提供的PPT作品,為了您和辦圖網以及原創作者的利益,請勿復制、傳播、銷售,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辦圖網將對作品進行維權,按照傳播下載次數進行十倍的索取賠償!1.在辦圖網出售的PPT模板是免版稅類(RF:Royalty-Free)正版受《中國人民共和國著作法》和《世界版權公約》的保護,作品的所有權、版權和著作權歸辦圖網所有,您下載的是PPT模板素材的使用權。2.不得將辦圖網的PPT模板、PPT素材,本身用于再出售,或者出租、出借、轉讓、分銷、發布或者作為禮物供他人使用,不得轉授權、出賣、轉讓本協議或者本協議中的權利。更多精品PPT模板:www.888ppt.com
感謝聆聽主講:辦圖網2020-8這里輸入您的單位/黨組織名稱
工圖網提供中國共產黨中共黨史黨支部黨員學習PPT供會員免費下載。更多精彩黨課PPT素材,盡在工圖網。
黨的歷史 紅色歷史 兩學一做 不忘初心 七一 建黨節 黨性修養 中國近現代史 黨史學習 新黨員培訓 黨性教育 全面從嚴治黨 基層黨建 學黨史知黨情 入黨培訓 簡約黨政 Array
- 價格 會員免費
- 編號 11026460
- 大小 44.92MB
- 頁數 共62頁
【百年建黨】中國共產黨簡史(第10章)ppt2021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研究性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及j進一步研究設想ppt2021中國共產黨黨史光輝的歷程黨課ppt2021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 黨課ppt2021學史悟輝煌成就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偉大貢獻個人專題研討材ppt2022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公需課ppt2021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黨課PPT講稿2021黨支部黨員大會黨史學習教育會議記錄ppt2022黨風廉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提現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pptvivo 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觀影主題學黨史ppt建黨100周年中國共產黨黨簡史授課專題黨課PPT2022論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及歷史經驗ppt2022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的歷史使命及重要意義ppt1500字
